分享好友 碳中和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猎迅电气-压缩空气储能原理、特点与未来

2025-05-08 10:411130
 猎迅电气压缩空气储能的定义

 

1

(一)基本概念

压缩空气储能是一种在电网负荷低谷期将电能转化为压缩空气的压力能存储起来,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释放压缩空气推动汽轮机发电的储能方式。它主要有传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带储热装置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液气压缩储能系统这几种形式。

2

(二)定义剖析

这一储能方式利用电力供需的峰谷差异,实现电能的时空转移,将低谷期过剩的电能储存起来,在高峰期释放利用,缓解电网压力。不同形式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各有其技术特点和适用场景,为能源存储和利用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1

主要部件介绍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一般由 6 个主要部件构成。压缩机通常是多级并带有级间冷却装置,用于压缩空气;膨胀机为多级涡轮膨胀机并配备级间再热设备,实现能量转换;燃烧室及换热器负责燃料燃烧和余热回收;储气装置包括地下或地上洞穴、压力容器等;电动机 / 发电机通过离合器与压缩机和膨胀机相连;控制系统和辅助设备涵盖控制系统、燃料罐等众多设备。

微信图片_2025-05-08_103535_716

部件协同运作

这些部件相互协作,在储能时,电动机带动压缩机压缩空气,将电能转化为空气压力能存储在储气装置中;释能时,储气装置释放压缩空气推动膨胀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各部件紧密配合完成能量的存储与释放过程。
 

微信图片_2025-05-08_103703_616


 

压缩空气储能的工作原理

 

1

储能环节

在储能阶段,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借助风 / 光电或低谷电能驱动压缩机工作,把电能转化为空气的压力能。之后,高压空气被密封存储在报废矿井、岩洞、废弃油井或人造储气罐等储存空间内,实现能量的存储。

2

释能环节

释能时,储存的高压空气被释放出来推动膨胀机运转。在传统系统中,释能阶段还需在燃烧室内燃烧化石燃料加热空气,进而利用受热膨胀的空气推动膨胀机,将空气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最终带动发电机发电。






压缩空气储能的储存形式

 

1

压缩空气蓄能罐

压缩空气蓄能罐是将压缩空气存储在大型气体容器内。它分为钢制储气罐和混凝土储气罐。钢制储气罐能承受更高压力,适合高强度储存,但成本较高;混凝土储气罐成本低,不过储存相同量压缩空气需要更大体积。

2

地下储气库

地下储气库是把压缩空气存储在地下洞穴或盐穴中,具有储存能力强、安全性高的特点。它又分为注入式和抽放式,注入式是通过管道将压缩空气注入,抽放式则是通过井或管道抽取到储存区域,但这种方式需考虑地质特征和环境影响。

 







压缩空气储能的分类

 

1

机械压缩式储能系统

该系统依靠机械设备压缩空气并储存,在需要时通过发电机将储存的空气压力能转化为电能,是较为基础的压缩空气储能类型。

2

热力压缩式储能系统

利用地热、太阳能等热源产生高温气体,再对高温气体进行压缩储存,最后将储存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借助自然热源实现能量存储与转换。

3

液态空气储能系统

先把空气压缩成液态并储存在储罐中,发电时通过加热使液态空气汽化为气态,再由涡轮发电机将能量转化为电能,这种方式能量密度相对较高。

4

吸附式空气储能系统

运用物理或化学吸附材料来压缩储存空气,通过热力或减压的方式释放储存的能量,为压缩空气储能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压缩空气储能的技术特点

 

储气装置的关键特性

储气装置作为压缩空气储能的关键,需具备多项特性。要耐高压,能适应 6 - 15 兆帕的工作压力,且具备防超压、防泄漏等能力;抗冲击,适应日循环充放气工况;易实施,技术和生产工艺成熟,维护便利且退役成本低;容量大、流量大、压损小,占地少且成本低。

 








压缩空气储能的设计要点

 

1

安全设计

设计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时,要详细评估危险区域并设置安全标识,如接地标识、逃生指示等。设备需具备防尘、防潮、防盐雾设计,生产车间等建筑设计要符合相关规范,补燃型系统要设置消防措施,管道系统要防止静电

2

储气装置设计

储气装置应综合考虑气源、用气条件、材质及安全因素。地下高压储气库要进行地质勘察和稳定性评估,确定最佳工艺方案。同时,要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报警系统、安全阀和安全护栏等安全设施。


压缩空气储能的收益模式

 

1

风光储一体模式

将压缩空气储能与可再生能源结合,形成风光储一体化模式,通过优化能源配置,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2

电网侧储能模式

类似抽水蓄能,响应电网调度,依靠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获取收益。在电网急需长时储能的当下,这种模式具有发展潜力。

3

用户侧共享储能模式

以山东的共享储能模式为代表,用户可租赁或购买储能服务,通过容量共享实现收益,有效降低储能成本。

4

峰谷差套利模式

发电企业或用户自行装配储能设备,利用峰谷电价差进行套利,同时实现电能质量管理和保障电力供应可靠性。

微信图片_2025-05-08_104100_236






压缩空气储能的前景展望

 

在 “双碳” 目标和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带有储热的绝热空气压缩储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耦合系统前景广阔。这种系统综合储能效率高,可达 70%,且无需燃烧燃料供热,更易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水系统中水力平衡调试
暖通中央空调系统的目标是在最低的能耗水平下提供需要的(舒适的)室内温度。为了达到这两个目标,系统可能采用了变频和自控技术。

0评论2025-07-2514

信树暖通空调系统供热机房水泵改造的系统优化方案
01现状评估与需求分析数据驱动的精准诊断在系统诊断阶段,除常规的水泵性能实测与阻力特性复核外,可引入信树的 TRNSYS能效模拟与 CFD 能量场模拟技术。TRNSYS 能效模拟技术能够对整个供热系统进行动态仿真,通过建

0评论2025-07-2518

信树暖通空调系统供热机房水泵改造的系统优化方案
01现状评估与需求分析数据驱动的精准诊断在系统诊断阶段,除常规的水泵性能实测与阻力特性复核外,可引入信树的 TRNSYS能效模拟与 CFD 能量场模拟技术。TRNSYS 能效模拟技术能够对整个供热系统进行动态仿真,通过建

0评论2025-07-2420

一文读懂源网荷储、虚拟电厂、微电网之间的关系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大潮中,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微电网作为三大关键概念,正逐渐成为行业内的热点话题。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作用,又相互关联、协同工作,共同推动着能源行业的变革与发展。本文将探讨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及它们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角色与重要性。

0评论2025-07-2144

微电网与备用电源:能源韧性的完美组合
在当今日益不可预测的气候和地缘政治背景下,能源韧性已从一种奢侈品转变为必需品。随着欧洲和北美的天气事件频率和严重性增加,传统的备用电源系统在长时间停电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0评论2025-07-2131

循道而行,筑微网发展之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微电网作为一种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的解决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在微电网实际推广与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待解的难题。

0评论2025-07-1436

微电网规模化发展尚未实现,动力不足是关键制约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微电网作为一种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的解决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在微电网实际推广与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待解的难题。

0评论2025-07-1444

明晰微电网的功能定位才能有的放矢
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微电网作为一种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的解决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在微电网实际推广与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待解的难题。

0评论2025-07-1428

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逐步完善相关规划设计、技术装备、商业模式和管理规范,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助力园区和企业减碳增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有力支撑。现就零碳园区建设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0评论2025-07-0945

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逐步完善相关规划设计、技术装备、商业模式和管理规范,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助力园区和企业减碳增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有力支撑。现就零碳园区建设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0评论2025-07-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