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综合 人气 评论 点赞
净零碳发展水平全国第一,深圳靠什么做到的?
面向未来,深圳将制定2022年“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聚焦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着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大力推进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产业发展。

0评论2022-06-07354

交通领域碳减排有望纳入碳交易体系,碳计量仍面临难题
交通领域的碳减排有望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这将进一步扩大我国碳交易市场的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并推动公众绿色出行。

0评论2022-06-07347

锂电池行业专题报告:宁德时代vs比亚迪,电池双雄的进击之路
锂电池行业专题报告:宁德时代vs比亚迪,电池双雄的进击之路一、 电池业务的发展与格局演变:创始人的两次对垒比亚迪和 ATL/CATL 都是较早进入锂电池行业的国内企业,产业经验丰富。在消费领域,ATL和比亚迪分别以超

0评论2022-06-07309

天能股份投建年产15GWh储能及动力锂电池项目
天能股份投建年产15GWh储能及动力锂电池项目 日前,天能股份公告,公司拟以全资子公司浙江新能源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在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长兴分区新增用地583亩,投资建设年产15GWh 储能及动力锂电池项目,预计总

0评论2022-06-07271

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约为3.3万亿千瓦时
近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公开发布。《规划》明确,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3.3万亿千瓦时左右的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比2020年增长了约50%。

0评论2022-06-06426

5月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汇总:共23条,5条国家级、18条省级
据不完全统计,5月共有23条涉及氢能政策出台,包括5个国家级和18个省级政策,包括以下地区: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河南、浙江、海南、四川、云南、山西、陕西、新疆。

0评论2022-06-06486

央行:发展与碳排放权挂钩的各种金融产品!
5月30日,央行研究局课题组发布题为《促进消费投资增长实现经济平稳高质量运行》的文章指出: 逐步建立可靠高效的碳定价体系。 高质量建设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用市场化手段降低全社会碳减排成本。 合理控制碳排放权配额发放总量,科学分配初始碳排放权配额。 增强碳市场流动性,提升碳市场定价效率。提升碳核算能力和数据质量。 建立健全碳市场交易机制和交易规则,明确登记、交易、结算等各项制度。 稳妥推动碳市场强制控排行业扩容。 积极研究发展与碳排放权挂钩的各种金融产品。

0评论2022-06-06277

工业纳入碳交易仍需要时间
全国碳市场开市以来,石化、化工、钢铁、建材、有色等多个工业行业都在积极推进纳入碳市场的相关准备工作。这些工业行业进入碳市场有何难点?碳市场应当如何纳入新行业?在日前由绿色金融60人论坛(GF60)、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主办的“全国碳市场扩容的主要难题与应对策略”研讨会上,多位与会专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0评论2022-06-06342

6000万,6大功能 | 国内首个省级“双碳”平台项目发布
5月30日,国家能源集团电科院所属环保院牵头申报的“江苏省固定污染源碳排放核算与监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顺利完成公示,成功获得2022年度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这也是国内首个省级重大创新载体“双碳”平台项目。

0评论2022-06-06363

氢能产业现状、重点企业及发展趋势
从制氢到用氢,国家能源集团开发了加氢站安全监管平台系统,率先推出了智能加氢机和移动加氢站等产品,积极打造“绿氢供应链”体系,推动氢能产业健康发展。

0评论2022-06-06432

​“碳排放管理员”这个新职业,您了解吗?
有专家表示,“今后5年,工业领域的绿色供应链、建筑领域的绿色建筑等都大有文章可做,各地要认识到降碳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增强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

0评论2022-06-06421

3天4大利好、三上央视、地补2条,近期光伏利好政策
按照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的要求,《规划》明确,到 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8%左右;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

0评论2022-06-06254

« 上一页 17/4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