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碳中和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任洪强院士:AI赋能水处理产业全景创新

2025-06-22 09:59600
面对气候变化与复合污染等多重现实挑战,水处理系统亟需实现从经验依赖向智能决策的根本性转变。

近期人工智能(AI)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中枢,正迅速崛起为推动水处理科技与产业革新的关键驱动力量。

任洪强院士团队系统梳理AI赋能水处理科技与产业的变革逻辑,从技术研发范式、工程应用方式、产业生态模式等层面深入剖析领域前沿热点,并提出未来的研究重点与行动建议展望,以期为水处理领域迈入全面智能化和可持续化的新纪元提供前瞻洞见。

一、AI赋能水处理的驱动因素与变革逻辑

面对水质波动加剧、资源回收需求上升与“双碳”目标倒逼,传统水处理工艺依赖人工经验与固定参数,响应滞后、调控粗放,已难以支撑系统复杂性日益提升的行业现实。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算力、算法与数据融合方面的突破,为水处理提供了颠覆性发展的新引擎。

AI不仅打通从水质感知、过程调控到资源优化的全链路智能决策路径,还重塑了水处理系统优化范式。

通过数字孪生、自学习建模与多目标权衡控制,水处理技术正从“静态单点突破”走向“动态全域协同”,迈入系统化、精细化、标准化的新时代。

                                                                                       

图2 AI赋能水处理变革的演进路径



二、AI拓新水处理技术研发范式

1、AI赋能水处理新材料的创新与优化

AI重塑水处理材料的研发路径,从图神经网络预测膜材料选择性,到分子模拟加速吸附剂性能优化,再到响应性膜材料的智能调节与纳米机器人辅助的自动发现,AI贯穿材料设计的各个环节。AI还能基于历史数据预测材料在实际运行条件下的稳健性与性价比,甚至纳入全生命周期评估,实现绿色材料从“可用”到“可持续”的跃迁。

2、AI驱动微生物智能调控与生物强化

微生物系统是水处理的核心环节,AI的引入实现了从菌群结构建模到代谢通路的全面解析。通过深度学习与合成生态学结合,AI不仅可以预测微生物演化趋势与共代谢关系,还能主动调控电子传递与群落构建,从而打造自优化、自稳定的人工微生物系统,推动生物强化走向智能化调控,为高难污染物治理和系统韧性提升提供新策略。

3、AI助力面向水生态自调节系统构建

新时代水处理系统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污染物去除,而是迈向具备生态自适应能力的智慧水系统构建。

水智能模型通过集成实时智能控制,利用数据驱动模型在数据稀缺环境中提升污染趋势预测能力。

聚焦水系统自进化能力,并构建面向水生态自调节的一体化智能治理框架,能够助力实现水环境的长期健康与韧性发展。


三、AI焕新水处理工程应用方式

1、智能装备制造与工艺协同控制

在装备层面,融合边缘计算与智能传感的模块化设备可实现自反馈控制,大幅提升运行稳定性与制造效率。

强化学习(如DQN与PPO)驱动的曝气系统协同控制可降低34%能耗,粒子群算法优化的生物池节能达37.6%。

AI通过构建膜生物反应器、厌氧氨氧化等模型库,实现处理流程的组合重构,实现精准控能与污染削减双赢。

2、智慧调度与全生命周期管理

AI在水处理过程的智慧决策应用包括原水调配、水厂群协同调度、管网布局优化智能模型以及应急预案制定,实现对整个水务系统的全生命周期优化管理,模拟不同参数、气候条件及负荷场景,提前部署资源降低风险与不确定性。

当前已有工业园区工程通过污水集中智慧处理,建设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大大降低用水成本,实现水资源高效回用。


四、AI重塑水处理产业生态模式

1、产业链延伸

AI引导水处理的价值创造方式从设备供应、工程建设、运维服务拓展至数据驱动服务与智能决策支持。

从设计阶段的虚拟仿真优化,到运行维护阶段的预测性精准调控,再到后期的资源回收增值服务,价值链大大延伸。

大数据分析企业、云平台服务机构将嵌入水处理产业的各环节,通过数据共享与协同创新,产业链条从线性延伸向网格化生态转变。

2、标准化发展

水问题具跨境特征,统一标准对全球智慧水务市场的有序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AI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日益扩大,亟需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测试验证机制、算法透明性规范。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水协会(IWA)及其他国际组织发起标准制定与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促进国际经验互鉴与资源整合,在全球范围内提升智能化水处理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水处理创新的战略挑战及前沿趋势

AI在水处理领域虽取得显著突破,但整体应用仍碎片化,缺乏系统级集成与可扩展性。

未来转型需实现从感知向认知、从预测向泛化、从工具向系统平台的三重跃迁。

数据异质、模型脆弱、工程适配性差等现实挑战,亟需推动基础理论、工程设备与产业机制的三轴联动创新,加快AI助力水处理科技与产业变革的全景化创新。

                                                                                         

图3 AI驱动水处理创新的战略前沿趋势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无机涂料与有机涂料的区别
无机涂料是众多无机材料中的一种。即使仅就涂料而言,无机涂料也只占有很小的比重,但是却应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0评论2025-07-1026

无机涂料引领涂料行业的绿色多功能革命
在涂料行业的发展进程中,无机涂料凭借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正逐步成为替代传统有机涂料的重要力量。它以硅酸盐、磷酸盐、硅溶胶等无机物质为主要成膜物质,通过化学反应与基材紧密结合,形成稳定且性能卓越的保护层,在环保、耐用、防火等多个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为建筑、工业、文物保护等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0评论2025-07-1038

杜乐希无机多功能涂料有哪些类型?
随着科技的进步,无机多功能涂料在建筑、家居和工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种涂料不仅具有基本的防护和装饰功能,还具备多种特殊功能,如防腐、防火、耐候等。

0评论2025-07-1031

国家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逐步完善相关规划设计、技术装备、商业模式和管理规范,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助力园区和企业减碳增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有力支撑。现就零碳园区建设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0评论2025-07-0932

谈谈纳米镀膜的行业前景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纳米技术作头21世纪的科技前沿,正逐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纳米镀膜技术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革新。

0评论2025-07-0842

纳米镀膜技术应用领域广泛 我国行业集中度较高
PECVD纳米镀膜技术具有沉积速率快、可应用于各种复杂形状基材、沉积温度低、操作灵活等优势,在不耐高温电子产品中拥有广阔应用前景。

0评论2025-07-0842

影响辐射制冷性能的因素
环境因素、材料因素

0评论2025-07-0644

纤维素基日间辐射制冷材料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愈来愈依 赖冷却技术(如空调)。然而,冷却技术的大量应用 加剧了地球能源的消耗,同时诸如臭氧层破坏、空 气污染及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

0评论2025-07-0640

纳米稀土隔热涂料
因出色的透光性和平整度,玻璃在现代建筑设计与装饰中广泛应用,玻璃幕墙建筑成为都市地标。但这也带来高能耗问题:夏季玻璃吸收超70%太阳热量,导致室温升高、空调耗能剧增,数据显示,建筑能耗中50%通过玻璃门窗流失。目前常用的LOW-E玻璃、隔热膜等改造方式,存在耐久性差、隔热效果不佳的问题。在“双碳”背景下,绿色节能建筑成为主流。

0评论2025-07-0641

耐高温涂层:重新定义高温防护的科技标杆
在高温环境对材料耐久性提出严峻挑战的今天,杜乐希纳米涂层凭借纳米级材料创新与多场景适配性能,成为工业、家居及新能源领域的防护革新方案。

0评论2025-07-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