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碳中和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5大路径打好“双碳”这场“硬仗”

2022-02-21 15:411690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按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这无疑将是一场硬仗。实现“双碳”目标,既是严峻挑战,又是重大机遇。其中,全面绿色转型是核心,降碳是根本,碳汇及负排放是补充。它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催生“技术为王”的发展模式。为此,我们亟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引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由“量”向“质”的根本性转变,从而树立在国际竞争中的新优势。
 

路径1: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然而,现阶段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法律体系建设明显滞后,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立法与政策实施相脱节、下位法缺乏上位法依托等问题。在这方面,可借鉴相关国际经验,抓住“双碳”战略契机,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从治理主体角度构建现代化碳治理体系,通过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立法工作,确立碳税碳交易碳减排的根本制度,明确政府、企业、公民各方责任义务,为低碳投资提供长期稳定的法律环境。同时,尽快形成国家统一管理和地方、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保障。此外,还可以通过修改完善现行法律法规或制订新的法律法规支撑“双碳”战略,在现行的环境、能源和资源等相关法律中增加碳减排相关内容,将碳减排要求落实到具体行业,形成推动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

路径2:“两端”发力做好降碳工作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传统能源为主,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接近85%,单位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发达国家的2.1倍,实现“双碳”目标任重道远。在我国99亿吨二氧化碳排放中,发电端占比约为47%,消费端如工业过程、居民生活等占了53%。可见,做好降碳工作需要“两端”发力:发电端要大力推动新能源革命和能源结构多元化进程,鼓励非碳能源发电,逐步构建以光伏为中心的非化石能源占主体地位的能源供应系统;消费端要坚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大力推动“三改联动”,通过电和氢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和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经济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严控新增高排放高能耗项目建设,稳妥推进存量“双高”项目的调整和退出,实现高能耗向低能耗、高排放向低排放的产业转型升级。

路径3:健全碳市场交易体系

 
来自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自2021年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市场活跃度稳步提高。截至2021年12月31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成交均价42.85元/吨,履约完成率99.5%(按履约量计)。
 
碳市场交易将碳排放转化为地区发展禀赋、环境成本和企业成本,有助于构建以产业为依托的低碳产业体系,提升“绿色”和“金融”市场协调度和关联度,构筑绿色金融体系。碳交易需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的双重发力,合理设计交易市场管理模式,不断拓展交易主体、交易品种、交易规模,增加市场活跃度,充分发挥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引导作用,提升金融化程度。按先进技术的标准分配排放权,适时引入配额有偿发放机制,鼓励新建企业超前购买排放额度。伴随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实施,相关的技术法规、标准、管理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交易品种、交易方式也将日益丰富,碳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机制方式将助力全国碳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

路径4:适度超前谋划碳税制度

 
在已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的背景下,可将征收碳税作为进一步加大碳减排调控的政策选项。当然,短期内征收碳税会对经济的增长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征收碳税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量、消除低效率和落后技术、调整产业结构,还能促进公众低碳意识。基于新发展阶段的国家利益需要,要因时制宜选择碳税的实施路径,协调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关系并制定相关实施策略,形成以“碳排放交易+碳税”为主要工具的市场化减排机制。如此,既有利于国家设立碳基金制度加大气候变化和环境改善的投资,也有利于制定奖励政策,激励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新技术研发,并更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为尽量避免不合理和非公平背景下的碳税和碳关税征收对中国的影响,在“双碳”目标以及发达经济体征收碳关税之前适度超前研究碳关税,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居民福利、企业特别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跨国企业的影响,探索我国能否通过主动征收碳税以应对发达经济体碳关税威胁,主动打造低碳甚至零碳供应链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路径5:全方位提升碳汇能力

 
生态系统增加碳汇的路径主要有陆地碳汇和海洋碳汇:
 
在陆地碳汇方面,推进森林、湿地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碳汇行动,除了发挥碳效益减缓气候变化,亦可兼顾国家生态安全目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减缓社区贫困等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森林固碳,一方面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改善森林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林业活动,增加森林蓄积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机制将林业碳汇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提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地位和作用。
 
海洋生态系统可吸收人类活动约30%的CO₂排放量,因此,要加强海洋碳汇基础理论、方法、技术、交易制度等研究,尽早抢占国际海洋碳汇研究、标准制定、项目推广及交易的制高点和话语权。
 
“双碳”目标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领域、新任务,需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通畅、防范风险的原则,适度超期、略留余地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和短期、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2025:中国“双碳”目标关键年,绿色转型与碳市场扩容加速
到2025年,十四五规划结束时,根据《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非化石能源消费需达到约20%,新型储能装机容量需超过3000万千瓦。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提出,到2025年底,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内,炼油行业

0评论2025-07-2727

双碳合规要闻 | 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申报工作启动
01、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绿色债券市场今年,我国绿色金融领域第一个国家标准正式发布。中国人民银行还牵头修订了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统一境内各类绿色金融产品界定范围,煤电、钢铁、建材、农业四个行业的转型金融标

0评论2025-07-2629

"双碳" 背景+电力改革深化
1.1 政策驱动:能源转型与市场改革双碳目标与能源结构转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主配微网多级协同,推动微电网在工业园区、偏远地区等场景的独立运行能力。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新能源电力全面进入市场交

0评论2025-07-1633

零碳园区:双碳战略的“细胞工程”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建立一批零碳园区。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到“零碳园区”的概念,2025年两会再次提到全国建设一批零碳园区。标志着党中央在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全面转型进程中,积极探索绿色化、零碳化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实现碳达峰的同时,为适时实现碳中和谋篇布局。

0评论2025-07-1343

尹成杰:乡村振兴与实现“双碳”目标
2021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碳中和与绿色发展专题系列活动之一生态与环境产业助力双碳目标专题会议于9月7日下午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场论坛由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主办。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国家农业部常务

0评论2025-04-1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