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碳中和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碳交易助力北京冬奥会实现“碳中和”,北京为低碳城市建设贡献经验

2022-02-17 11:572190

奥运史上首次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力、规模化应用清洁能源车辆、点火仪式以“微火”取代熊熊燃烧的大火……“绿色办奥”理念贯穿了北京冬奥会。实现碳中和则是绿色办奥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此次冬奥会的主办城市和全国碳市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北京在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碳市场运行机制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探索。2月16日,跟随2022北京新闻主办的“双奥之城新气象——2022中外媒体北京行”采访活动,来自35家媒体的50余名中外记者走进北京绿色交易所,了解北京如何运用市场机制促进碳减排。

▲北京绿色交易所内的工作人员。

自北京冬奥会筹办以来,北京冬奥组委通过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办公等措施,最大程度减少碳排放。如最大限度利用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场馆遗产及其他设施、采用最低碳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实现全部场馆100%绿电供应等。对于无法避免及无法减排的碳排放,北京冬奥组委探索建立碳补偿工作机制,实施林业碳汇和涉奥企业赞助核证自愿减排量以及面向公众推广碳普惠制等多种形式的碳补偿举措。

▲由“水立方”改建而成的“冰立方”比赛场馆。(新华社记者 周密/摄)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明登历介绍,主办地政府捐赠碳汇以及冬奥会合作伙伴捐赠碳减排产品等均助力北京冬奥会实现碳中和。此前,北京市政府和张家口市政府分别完成71万亩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和50万亩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工程,核证碳汇量分别为5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和5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两地政府将上述碳汇量无偿捐赠给了北京冬奥组委。此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三峡集团等北京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也以赞助核证碳减排量的形式,分别向北京冬奥组委赞助2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汇量。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明登历在向记者介绍北京市运用市场机制促进碳减排工作的有关情况。

碳交易机制也推动了北京整座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明登历介绍, 2020年,北京市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0.41吨,比2015年下降了26%。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为鼓励公众践行绿色低碳出行,北京市还搭建了基于碳市场框架下的碳普惠项目。市民可以公交、地铁、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获得对应的碳减排量。项目组织单位将这些碳减排量集中向主管部门申报,经核定签发的减排量可在北京碳市场上出售。参与项目的市民可将项目组织单位获得收益后所分发的奖励,用于支持植树、保护水系等公益活动,也能兑换成公共交通优惠券、购物代金券等。

目前,国家计划启动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鼓励不承担强制性减排义务的企业,主动开发林业碳汇、甲烷回收利用,以及太阳能、风能利用等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生态环境部将以部市联建的方式支持北京市承建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愿景。

作者:驻京记者 彭丹

图片:除标注外均彭丹/摄

编辑:江胜信

责任编辑:陆正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净零碳发展水平全国第一,深圳靠什么做到的?
面向未来,深圳将制定2022年“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聚焦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着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大力推进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产业发展。

0评论2022-06-07354

交通领域碳减排有望纳入碳交易体系,碳计量仍面临难题
交通领域的碳减排有望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这将进一步扩大我国碳交易市场的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并推动公众绿色出行。

0评论2022-06-07346

工业纳入碳交易仍需要时间
全国碳市场开市以来,石化、化工、钢铁、建材、有色等多个工业行业都在积极推进纳入碳市场的相关准备工作。这些工业行业进入碳市场有何难点?碳市场应当如何纳入新行业?在日前由绿色金融60人论坛(GF60)、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主办的“全国碳市场扩容的主要难题与应对策略”研讨会上,多位与会专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0评论2022-06-06342

全国碳市场每周成交数据(5月30日—6月2日)
6月2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0吨,成交额590.00元,开盘价59.00元/吨,最高价59.00元/吨,最低价59.00元/吨,收盘价59.00元/吨,收盘价与前一日持平。

0评论2022-06-05391